袁晓琳!好厉害!
发表学术论文28篇
本人一作及二作的
SCI论文14篇,EI论文6篇
曾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博士)
2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北京市优秀硕士毕业生
3次校级“三好研究生”
4次一等学业奖学金
分数阶领域国际顶尖学术会议的
最佳学生论文奖(唯一学生获奖)
她就是
知行奖学金(研究生)获得者
数统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博士
袁晓琳
解码数理 科研征程
袁晓琳在读期间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她参与的“具有记忆特性复杂网络系统的非线性控制与应用”,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3月,她参加在阿联酋-阿治曼举办的国际顶尖学术会议ICFDA,投稿论文获得此次国际会议的学生最高奖“Grunwald-Letnikov Awards”,成为唯一获奖的学生。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亮眼的履历背后,是袁晓琳辛勤的付出。在科研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她说,当遇到无法推导的问题时,她选择深入研究,阅读相关文献,与导师和同行讨论交流,并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是否认真思考,是否专注学习。写一篇论文前要至少完成30篇论文文献的精读,真正写时还需要不断阅读文献进行补充,前前后后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打磨出一篇完整的论文。面对前沿问题时,虽然有过想放弃的瞬间,但她反复审视,坚信只要日拱一卒,便会功不唐捐。她坚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国际会议 ICFDA2023 合照(左二为袁晓琳)
在科研过程中,袁晓琳多次提到老师与同门之间的帮助与合作,她深刻体会到科研合作是一个互相分享、合作共赢的过程。除了导师的肯定和获得的荣誉,对科研本身的热爱更是她继续前行的核心动力。在科研工作中,她收获良多,不仅学会了系统地进行科研调研,还培养了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海泛舟 步履不停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袁晓琳的导师于永光教授是她在学术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于永光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给予了她指导和支持,也在职业发展等方面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时刻提醒她:心静如水,保持平和。正因如此,也让袁晓琳在攻读博士期间更加的纯粹。
博士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她针对现有技术难以全面准确完成对分数阶系统建模和控制的难点展开技术攻关,完成了对复杂环境影响下的分数阶系统的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浅水喧哗,深水沉默。她说,尽管荣誉的累积离不开论文的发表,但科研水平的衡量绝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的数量,而应综合考虑研究的深度、创新性和对领域的实际贡献。保持平和态度,认真对待科研工作,即便是会议论文也要全力以赴,这才是成功的真谛。
于永光教授的师门活动合照(第二排右三为袁晓琳)
奉献之犁 深耕青春
2023年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
闭幕式合照
(右二为袁晓琳)
在繁忙的学业和科研工作中,袁晓琳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她在2016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担任志愿者,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究生“身边的榜样”事迹报告会,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在学院公共基础课需要助教时,她积极报名担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几何与代数、工程数学等课程的助教,辅助老师教学,为每一位同学批改作业,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她耐心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后仔细学习相关知识,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向学生提供准确的答案。
毕业与导师合照(右四为袁晓琳)
她一直热心组织科研团队的各项团建活动,如师生羽毛球赛和师生秋季登高活动,是师门中的知心大师姐。她认为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师门之间的凝聚力。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还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效率和凝聚力。她表示,团队精神使她能够更好地面对科研挑战,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精神延续 成长箴言
袁晓琳为学弟学妹分享成长道路上的经验:
保持健康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培养内心的坚强与自信:保持平和的心态,强大内心,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挑战;
培养积极向上的信念:设立目标并努力完成,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认真对待学业课题:尽最大努力投入学习,专注阅读文献,与导师和同门多交流讨论;
接受焦虑和迷茫,并积极缓解:若难以缓解,也不必过于焦虑,顺其自然,这种状态有时也会成为前进的动力。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知行合一,不忘初心
走在科研一线,争做有为青年
她是
袁晓琳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采写 | 王娅萍
本期编辑 | 王娅萍
责任编辑 | 韩榕 黄诗鳗
审核 | 袁芳
为交大点亮666个“在看”!